蜀吴结盟
原文
世祖文皇帝黄初四年癸卯,公元二二三年
汉尚书义阳邓芝言于诸葛亮曰:“今主上幼弱,初即尊位,宜遣大使重申吴好。”亮曰:“吾思之久矣,未得其人耳,今日始得之。”芝问:“其人为谁?”亮曰:“即使君也。”乃遣芝以中郎将修好于吴。冬,十月,芝至吴。时吴王犹未与魏绝,狐疑,不时见芝。芝乃自表请见曰:“臣今来,亦欲为吴,非但为蜀也。”吴王见之,曰:“孤诚愿与蜀和亲,然恐蜀主幼弱,国小势逼,为魏所乘,不自保全耳。”芝对曰:“吴、蜀二国,四州之地。大王命世之英,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;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。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并兼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,此理之自然也。大王今若委质于魏,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,下求太子之内侍,若不从命,则奉辞伐叛,蜀亦顺流见可而进。如此,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。”吴王默然良久曰:“君言是也。”遂绝魏,专与汉连和。
译文
魏文帝黄初四年癸卯(公元223年)
蜀汉尚书义阳人邓芝对诸葛亮说:“如今主公年幼,刚刚登基,应该派重要使臣去与吴国商量和好的事情。”诸葛亮说:“我也考虑了很久了,只是没有合适的人,今天终于有了。”邓芝问:“那个人是谁?”诸葛亮说:“就是你啊。”于是派邓芝以中郎将的身份去吴国商谈和好的事情。冬季,十月,邓芝抵达吴国。当时吴王孙权还没有和魏国断交,犹豫不决,没有立刻见邓芝。邓芝于是主动上表求见:“我这次来,也是为吴国打算,不光是为蜀国打算。”孙权召见邓芝,说:“我真的很想和蜀国联姻,但是担心蜀国君主年纪太小,国家小势力弱,给魏国可乘之机,没有办法自保。”邓芝回答道:“吴、蜀两国,一共占据四个州的土地。大王您是当世的英雄,诸葛亮也是当世的豪杰;蜀国地势险要,吴国有三条大江的阻隔。将这两个优势合并在一起,唇齿相依,进可以兼并天下,退可以各据一方,这是很自然的道理。大王您现在如果继续向魏国臣服,魏国一定会对上逼您入朝,对下挟持太子做人质,如果吴国不遵命,就给了魏国借口,以讨伐叛乱的名义攻打吴国,蜀国也会顺流东下求取利益。如果这样,江南的土地都不再归大王您所有了。”孙权沉默了很久说:“你说得有道理。”于是和魏国断绝关系,只与蜀国联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