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理群、温儒敏、吴福辉:《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》,61页,北京,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8。
5.《莎菲女士的日记》以绝大部分篇幅,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莎菲内心的极端的痛苦。这些自然天成、感人肺腑的心灵的呼唤,以及她对女性性爱心理的大胆的揭示,确实揭开了新文学之中的光彩的一页……其心理小说艺术特点有:第一,细腻逼真,曲尽其妙……第二,长于大段的心理独白……第三,长于刻画各种遭遇的知识青年女性的恋爱心理和性心理……第四,努力做到心理刻画与情节发展的交织而尽量不做纯静态的、冗长的心理剖析。
袁良骏:《丁玲研究资料》,466、469页,天津,天津人民出版社,1982。
6.由《梦珂》到《莎菲女士的日记》,作家由社会环境潜入人物内心矛盾的更深层面,写成一篇才气淋漓地解剖人物灵魂裂变的心理小说。莎菲是一个走出家门,漂泊异地的知识女性,她已经脱去了封建家庭的肌带,按照个性主义者的理想而独来独往,但她不能跳离笼罩着封建烟雾的社会,求爱失爱,寻路失路,个性主义只给她带来“狷狂”“怪僻”的讥评。社会已给她的心灵烙下过多创伤,而呈现病态,在旅馆养病是她的生活。但是她敏感、多疑、疲惫、烦闷,百无聊赖而又心境不宁,“心像许多小老鼠啃着一样,又像一盆火柴在心中燃烧”。因此她感伤难已,喜怒无常……于是她因爱惜自己而作践自己,因追求生而糟蹋生,抱着对人生绝望的心情而养病,在养病中失眠、酗酒,用自我毁灭来表达与冥顽不化的世道的不合作。追求两心相印的爱情是她的志趣,但她追求到的却是心与心的隔膜,是欺骗与憎恶……她的恋爱观是崇尚个性的,她不愿为传统的中庸之爱拉进小家庭之中,也不愿为洋化的市侩之爱套进金钱眼之中,因此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无所适从,在无乐可寻中抱“及时行乐”的幻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