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扶乩的用具非常简单。如乩笔就是用筷子或削的细木棍做成的,然后将其安插在沙盘的边缘。而沙盘有的时候以在桌面铺上面粉代替。当然,无论铺的是沙子还是面粉都要铺地均匀、平整,否则便是对神仙的不敬。然后,由乩仙一手扶沙盘的边缘,一手用乩笔在沙盘上洋洋洒洒地写下“神语”,一页写满后,将沙整平再写,直到神仙“回府安歇”。
南北朝时期的扶乩大多数请的都是紫姑。传说,最初的紫姑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妾。主妇出于嫉妒,总是叫她干脏活累活,还经常打骂她。不堪羞辱的紫姑最后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成神。乩仙们在请紫姑神的大驾时,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子婿不在,曹姑亦归,指紫姑可出戏。”
南北朝以后,扶乩时请的神仙逐渐多起来,仪式也变得复杂多样。南宋年间,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,人民饱受兵革之苦,扶乩的风气空前兴盛。一些地方在扶乩时还要供上南华真人、玉虚真人、太乙真人等道教神灵的牌位,据说这样很灵验。扶乩的程序也变得正规起来,如问卜人要毕恭毕敬地在黄纸上写下要问的事。乩仙则要对这张纸施以法术,喷洒符水,然后交给神仙检视。最后才行扶乩之事,其程序与先前没有大的出入。
●瞧香图
选自清代北京民间艺人绘《北京民间风俗百图》。此图反映的是古代的一种民间巫医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