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样是安抚边民,三国时的诸葛恪采用的方法就不尽相同,他采取的是先逼后抚的方法,虽然有兵家的意味,倒也不失仁义之道。
诸葛恪从小就有才名,通晓世事,善于机断。吴王孙权想让他做点事情,试试他的才干,就任命他做军中节度,专门掌管军中钱粮、文书等,这些事十分繁琐,也不能显示诸葛恪的特长。诸葛亮听说后,就写信给东吴大将陆逊,说明了这种情况,陆逊将此情况告诉了孙权。孙权立即传命,让诸葛恪领兵。
诸葛恪禀奏孙权说:“丹阳山高路险,百姓大多果敢勇猛,过去我们多次发兵,只征得平原上的平民而已,其余上中深远之处那些强悍的百姓,并没有征服。鉴于这种情况,我请求做丹阳太守,三年后可以获得甲士四万。”
群臣听后,觉得诸葛恪是不知天高地厚,他们议论纷纷,认为丹阳地势险阻,方圆千里,重峦叠嶂,那里的老百姓未曾进入过城邑,更未受过官吏的管辖,大都是些逃兵、野人或隐逸之士,他们一般不出山林,最后老死其中。还有些被追捕的要犯,一起逃窜到那里,占地为王,善于征战,而且当地的风俗本来就崇尚气节武力。他们登山赴险,如鱼游深渊,猿猴上树。一旦看到有机可乘,就下乡抢劫骚扰。每次派兵征剿讨伐,寻找他们的藏身之处,一交锋,他们蜂拥而来,一打败,又如鸟兽四散,从前朝以来,对他们就无法驾驭。然而诸葛恪仍坚持说他必定成功,恐怕是不实之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