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文至此,我也不免感觉切利比达克没有长期指挥柏林爱乐有点儿遗憾。但从实际情况看来,指挥家无法同BPO结缘的主因不是卡拉扬,而是切利自己的种种不合时宜。指挥家拒绝录音的倾向很早就出现了,而20世纪下半叶恰恰是利用传媒才能大展鸿图的年代。这些问题是在演绎风格之先的。战后可不是谁接柏林爱乐都会有一个繁荣的帝国出现,后来那种情况是卡老之大才所造就的。如果当初是切利接手,我认为最终的问题恐怕不会是他的演绎是否为听众所接受,而是他带领乐队的方法可能使BPO无数次坐失良机(商业方面),终至进入大厦将倾的险境。结果卡拉扬,或者伯姆,或者其他什么人临危授命,成为BPO的挽救者,切利还是要远走他乡的。所以我认为,切利看似失去了柏林爱乐,其实什么也没有失去。
以上仅是我的猜测,大家看过就忘为好。总之,能在青春岁月中承担柏林爱乐者,唯富特文格勒一人而已。
化为己用,辛苦攀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