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63] 范文澜:《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问题》,《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79年,第77页。
[64] 《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》(1994年4月25日),载《史学史研究》1999年第3期。
[65] 李德:《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》,《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集》(1949—1960),何新等译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63年,第9页。
百年史学断想[1]
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,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和研究,这里仅就史学发展趋势、传统史学的历史命运、史学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,讲一点认识。
一、近百年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
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面貌,比之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史学来说,都显得更丰富、更复杂。这是因为:第一,20世纪的中国历史处于大变动、大发展的时期,从19世纪末以戊戌变法为高潮的改良运动的余波到民主革命的酝酿,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、二次国内革命战争,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,从新中国成立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极“左”思潮的发展和“文化大革命”的10年,从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、改革开放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的确立到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,每一个重大历史事变、历史转折、历史进步,都深刻地影响到历史学的面貌。第二,20世纪的近百年中,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浪潮虽时起时伏,时伏时起,但总的趋势是日益加强而不可阻挡的。在这种形势下,中外史学的融汇乃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,这在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表现得尤为突出。第三,19世纪形成的科学的历史观——唯物史观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传入中国,并逐步发展为在中国史学上占主导地位的历史理论,从而引起了中国史学的根本性变化。这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背景,只有认清了这个背景,才能厘清它发展的主要趋势。